給買燈時擔心『究竟夠不夠亮』的你

” 光,讓夜晚更迷人 “
……………………………………………………………………………………………………………………………………………………..
「這盞燈夠不夠亮?」是我們最常遇到的問題。然而,我們有必要給大家一個正確觀念。因為亮度不但直接影響我們眼睛、身體、情緒,甚至可能也影響家庭和諧。
人對於亮度的視覺感,與地理環境和文化習慣有絕對關係。例如,高緯度國家由於太陽入射角度較斜→陽光穿越的大氣層較厚→抵達地面的陽光較少→所以眼球習慣的光線較暗、偏清晨或黃昏的色溫(偏黃),例如北歐國家;相對地,亞熱帶國家緯度低、太陽直射、抵達地面的陽光較多→眼球習慣較亮、偏正午時分的色溫(偏藍),台灣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地理環境不但影響了視覺亮度,也影響人的用燈習慣與文化。因此大部分台灣人挑燈時都怕「不夠亮」,殊不知其實我們已經生活在「過亮」的空間。白天在燈光充沛的辦公室或刺眼的陽光底下工作,如果回到家中,客廳房間又亮得蒼白、有如令人緊繃的辦公室,有多少人回到家能夠真正放鬆神經、享受下班後的家庭生活呢?
也有人為了節省資源,只用一盞主燈應付一個空間的亮度需求,結果卻造成更多的浪費。因為無論做什麼事,也只能把唯一一盞很亮、令人神經緊繃的主燈打開,不但浪費能源,空間也失去了該有的張力與美感,甚至影響情緒,而情緒又間接影響我們跟家人互動的方式和反應。若是入夜時分,仍生活在過亮的空間,更會打亂人體生理時鐘,造成內分泌失調及褪黑激素停止分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失眠。如此一來,無論對金錢或健康,反而得不償失。
因此,在居家燈具的挑選與安排,別跳進燈具「亮度」的陷阱,根據活動空間的需求,區分「全般照明」與「局部照明」,才能同時滿足節能與光氛需求。
以「CNS住宅照度標準」為例,起居室的全區照度僅需30~75 lux,等同於點亮部分燈;但若從事閱讀或化妝等較費眼的活動,局部範圍的照度需提高至300~750 lux,可以桌、立、壁、吊燈來輔助,不需把整個起居室都打亮。
只用足夠的光線,照亮所需的範圍,才能讓您的空間真正節能、舒適,與家人關係也能更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