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SEED 正式步入參拾,開始以成熟的姿態迎接下一個時代,我們想藉由文字的梳理,分享它的而立之前與之後;透過兩個世代的對談,打開每一個深埋在時光裡的膠囊,串連與你、與我、與光的親密距離。
當 SEED 正式步入參拾,開始以成熟的姿態迎接下一個時代,我們想藉由文字的梳理,分享它的而立之前與之後;透過兩個世代的對談,打開每一個深埋在時光裡的膠囊,串連與你、與我、與光的親密距離。
Meiric(以下簡稱“MD”)
身為 SEED 大家長,Meiric 擁有最多任性的權利,但這之中往往挾帶多年的經驗智慧與眼光,以及事實上,「我就是喜歡」的任性。仔細探究這背後的自信,興許來自當年創業沒有退路,只能不斷往前走的毅力和勇氣。
Jen(以下簡稱 “J”)
人生重要時刻都離不開 SEED。年幼就在公司幫忙包裝,大學畢業本來準備當社工,後來轉而幫助自己家人,也補足 MD 最缺乏的一塊:人際互動。擁有強大同理心的她,不只關懷身邊人,也透過溫暖的光氛,關懷每個家的生活。
品牌目前為止,印象較為深刻的事?
MD:剛開始創業,生意青黃不接,認識丹麥經銷商 Hans 之後,他建議我可以做玻璃小吊燈,也因此,SEED 進入玻璃燈的領域。那時玻璃的發展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讓公司真的起死回生的轉捩點。另外包含設計的內容品項,經營型態等,Hans都會給我一些建議,可以說 SEED 是跟著 Hans一起長大的。就這樣直到2008年因為金融海嘯,歐洲人生活價值觀轉變許多,我們公司才又再次有所轉變。
J:我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去香港參展。那時候才22歲還是助理身份,所以純粹在介紹產品。但畢竟是第一次出國做生意,當時香港展的人超級多,你會感受到我們好像滿受歡迎,無形中產生很大的自信。
最感動的則是2018年開了竹北店。會去新竹駐點,除了我們自己認為那裡發展不錯,另外一部分是在地的家具店老闆一直熱情地邀請我們,我第一次體會到他人期待我們在當地開店的感覺。也剛好 2018 是我來公司10年,我們開始形塑一個更不同以往的風格,並確定這才是我們要變的那種格局。
▲ 2021 上海展
▲ SEED 竹北直營門市
以前跟現在做設計,內部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MD:我有一種小孩子長大的感覺。我們從上游到下游都自己做,在這個領域或多或少,也算在創造歷史吧,都是嘗試的過程。以前每年固定時間都必須要有新產品出來,所以我會焦慮,但現在設計反而是我最不擔心的部分。尤其 Jen來了之後,內部開始有產品的決策機制。早期是我覺得好就好了,現在不是喔~現在大家要一起看圖跟討論,雖然最終還是我做決定,不過在過程中,大家已經說明 Yes or No 的答案了,這樣的演變真的很棒。
J:如果是產品設計的部分,以前我剛進來,內銷其實還是跟著外銷走,以國外買家的意見為主。可是現在是你要從零售客戶身上取得更多資訊,這件事是需要一些工具,再從 MD 的經驗進行判斷。然而創作與市場聲音之間須拿捏一個平衡,才能在想像不被侷限之餘,同時呼應需求。
MD:簡單來說,就是客戶的聲音要聽,但不能絕對。有的時候就是:我就是想這樣做!這種任性就是我一直以來的風格。以前很多國外客戶,對我們的評價常是「產品走得太前面了」,但走在前面很好啊像十幾年前的水泥,光是聽市場的聲音,不會有人跟你說用水泥做燈,所以有時就是憑直覺,創造消費者覺得你之所以不一樣的地方。
“ 創造市場沒有的獨創東西,才能享受甜美的成果 ”
▲ 第一款量產桌燈 UFO 於1992年問世
所謂「好的設計」是什麼,對大眾生活的重要性?
J:好的設計勢必要好看實用,但除了這兩點之外,它還要具備趣味性,是跟人有互動的。市面上有蠻多好看實用的東西,我們雖然很習慣它的存在,可是少了一點互動感,有時會略顯無趣。而且當代供給大於需求,所以我們常常會想,客人如果不買這盞燈,他會怎樣?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甚至有時候要思考,是不是不要給比給還要好?
除了好,我們還希望東西耐用。這呼應到環保的議題。把一個東西做到很耐用,可以用10年,某方面來說就是一種環保。先不用談很高遠的環保材質,因為現在很多環保材質,其實耐用性不見得比傳統的金屬或塑鋼還要耐用,這有一點呼應我們自己的理念ㄧ好的東西它是耐用的,壞掉時也不用再做一次選擇。所以 SEED 的行銷方式,比較不是疲勞轟炸地推銷,讓你好像非它不可;可是你用很久,越會發現它是很重要的存在。
“ 生活很複雜,如果可以讓使用者回歸本質面,
打造更好的生活,那就算是好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