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 Meiric 走訪了一趟佛羅倫斯,當時佇立在廣場中央的交管物件「紐澤西護欄(Jersey barrier)」,引起他的目光和興趣。做工細緻的護欄,打破他以前對「水泥物件」的粗糙印象,驚艷之餘,也萌生了大膽的想法:「有沒有可能用水泥作為燈具材料?」
這個念頭,開啟了 SEED 長達兩年多的水泥實驗。
多年前 Meiric 走訪了一趟佛羅倫斯,當時佇立在廣場中央的交管物件「紐澤西護欄(Jersey barrier)」,引起他的目光和興趣。做工細緻的護欄,打破他以前對「水泥物件」的粗糙印象,驚艷之餘,也萌生了大膽的想法:「有沒有可能用水泥作為燈具材料?」
這個念頭,開啟了 SEED 長達兩年多的水泥實驗。
看似沒有盡頭的實驗之路
那時從未有人以水泥造燈,每個步驟都是新嘗試,起初試驗了多種方法,卻不得其門而入,最後團隊開始尋求複合材料的媒介,終於試岀有效加速固化,並能呼應燈罩耐撞強度的配方,足以通過嚴苛的40度耐撞測試。而外包覆的模具亦然,在反覆疊加過後,才找到以手工製作的「內層高精度矽膠+外層石膏」模具,允許順利脫模的同時,展現細緻滑順的觸感。
成型前的翼翼思量
除了材料的創新,另一關鍵是工序的設計調整。
團隊導入「抽真空機」,將拌好的水泥漿放入機台,隨著氣壓被抽空至剩下 6~8 cmHg(公分汞柱,大氣壓為76 cmHg),師傅接著取出泥漿,俐落地注入模具。此時得徐緩動作,避免帶入空氣凝固後,形成孔洞或缺角。待燈罩脫模,師傅再逐一手工修飾邊緣且放置陰乾。
為避免光照的熱度,使水泥受到溫濕度的變化熱脹冷縮、產生裂痕,我們多加一道「水洗浸泡」的程序,藉此延緩完全乾燥的時間,強化內部分子、增加抗裂性。師傅一面以水流澆注,一手用#600細砂紙來回拋洗,爾後再次把燈罩放到層架,進行 5-7 天的自然風乾,一盞水泥燈罩才正式完成。
▲ CASTLE S 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