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低低,溜著每天的光影心情|JOJO 悠悠

Meiric 於 1994 年透過獨家設計的平衡裝置,將溜溜球的童趣融入 JOJO 悠悠燈具。這看似簡單的原理背後,深藏哪些設計與製造間的思維與藝術呢?

JOJO 主要運用了物理學上下滑動的滑輪原理:當燈罩和配重塊的重量達到平衡,燈罩在滑動後就能定在空中。其實生活中早有「滑輪式燈具」,只是大多受限於電氣結構,整體看起來厚重而單一。期待在維持視覺美感的同時,兼顧效能及安全性,我們進而將 JOJO 進行全面優化。

電線不電 – 裸銅編織線

為了使外觀看起來更精巧,當年改用光效更好且小巧的低壓鹵素燈泡,並訂製了「單芯銅網編織線」取代一般電線。除了纖細,這條以320股細銅絲交織而成的線,比一般電線更加柔韌,大大減少因摩擦所造成的線材耗損。

這種「裸線」可使用在低壓燈具(輸出電壓低於50V),即便直接觸碰電線,也不會有觸電的危險。電源亦設置自動保護機制,無論是電線交纏造成短路、瞬間電流過載,都會自動斷電並復位,保障使用者安全與燈具的耐用性。

▲ JOJO 專用裸銅編織線

▲ 隨著 LED 技術變得純熟,如今 JOJO 改以 LED 作為光源。

滾輪不滾 – 靜止的定滑輪

另一個難題,來自JOJO散發著溫暖光暈的玻璃燈罩 —— 由於是手工口吹製成,每顆玻璃之間的重量略有不同;然而平衡的配重塊卻是一致的重量,導致過重的玻璃燈罩會緩緩滑落。

NEWS_SEED_30_JOJO_8

▲ JOJO 定滑輪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工程團隊將目光轉向壁蓋上的「定滑輪」。將「摩擦力」納入滑輪的結構設計,讓「滑輪靜止不滾動」,也增加銅線在輪槽內的摩擦係數,以吸收玻璃燈罩的重量公差,讓 JOJO 能夠穩妥地平衡在空中。

回到初衷的設計重現

「其實圓形的配重塊,才是我原本的設計。」那天翻開了Meiric 記憶的盒子,他不經意說出這句。伴隨時代發展,LED技術純熟,2017年 JOJO 重新設計為 LED 版本,不僅外型輪廓還原最初的想像,實用上更提升了照度且降低耗能。三十年經典再現,JOJO LED 順應環保趨勢重生。

「有時理想雖然暫時無法實現,也要把它放在心上,未來的某一天,可能就會實現了 」他微笑說著。

NEWS_SEEDDESIGN_DOU_23

▲ JOJO LED 悠悠

大膽實驗,迎向繁盛的水泥時代|CASTLE 系列

多年前 Meiric 走訪了一趟佛羅倫斯,當時佇立在廣場中央的交管物件「紐澤西護欄(Jersey barrier)」,引起他的目光和興趣。做工細緻的護欄,打破他以前對「水泥物件」的粗糙印象,驚艷之餘,也萌生了大膽的想法:「有沒有可能用水泥作為燈具材料?」

這個念頭,開啟了 SEED 長達兩年多的水泥實驗。

看似沒有盡頭的實驗之路

那時從未有人以水泥造燈,每個步驟都是新嘗試,起初試驗了多種方法,卻不得其門而入,最後團隊開始尋求複合材料的媒介,終於試岀有效加速固化,並能呼應燈罩耐撞強度的配方,足以通過嚴苛的40度耐撞測試。而外包覆的模具亦然,在反覆疊加過後,才找到以手工製作的「內層高精度矽膠+外層石膏」模具,允許順利脫模的同時,展現細緻滑順的觸感。

 

成型前的翼翼思量

除了材料的創新,另一關鍵是工序的設計調整。

團隊導入「抽真空機」,將拌好的水泥漿放入機台,隨著氣壓被抽空至剩下 6~8 cmHg(公分汞柱,大氣壓為76 cmHg),師傅接著取出泥漿,俐落地注入模具。此時得徐緩動作,避免帶入空氣凝固後,形成孔洞或缺角。待燈罩脫模,師傅再逐一手工修飾邊緣且放置陰乾。

為避免光照的熱度,使水泥受到溫濕度的變化熱脹冷縮、產生裂痕,我們多加一道「水洗浸泡」的程序,藉此延緩完全乾燥的時間,強化內部分子、增加抗裂性。師傅一面以水流澆注,一手用#600細砂紙來回拋洗,爾後再次把燈罩放到層架,進行 5-7 天的自然風乾,一盞水泥燈罩才正式完成。

▲ CASTLE S 堡壘

▲ WANU 銜月

▲ MUSE 謬思

好東西是「磨」出來的| APOLLO 阿波羅

“ 海邊的雲層很高,有一大片天空,落日時夕陽每秒都

轉變得很快,我想把這種太陽記下來。 ”

設計總監陳昭成描述著。象徵太陽的 APOLLO 阿波羅系列,大片LED光源綻放朝陽般的和煦,營造安閒的生活空間。其中,立燈具備漸進調光功能,無論是明亮晨光、午後斜陽,或是優雅月光,盡收一室日常。

多次琢磨只為極致平滑

為了傳達太陽溫暖厚實的意象,團隊選用 3 mm 厚的鋁合金板,一體成型打造 APOLLO 燈罩主體。接著由純熟精練的師傅,為燈罩外側進行由粗到細、循序漸進的4道拋光程序,以除去旋壓所產生的表面波紋。其中,內側凹面因無法用機具輔助,必須由師傅手持#600砂紙,慢慢磨拋至表面平整;爾後再經 2 至 3 道烤漆打磨,才能完成內外光面極致平滑的燈罩。

朝陽般的和煦暖光

一般的製燈程序並不需為燈罩內側拋光,但 APOLLO 與眾不同的「間接出光設計」,以至需嚴格要求內面的平整度;只要表面有些微凹凸或浪紋,就會產生明顯的陰影。

15個月,光的探索之旅

另一方面,研發團隊也花費了近15個月針對「光學」琢磨。初期以手樣進行光表現試驗時,發現燈罩邊緣會形成一條明顯的「暗影帶」,雖只要將中央光源往下降,便能消除暗影,卻會直射雙眼,並不理想。透過反覆進行光源佈局的調整,柔光罩的材質選擇,光效率及散熱能力的實驗後,終於整合成最為理想的狀態。並找出關鍵的「42 度傾斜出光角」來進行光源分佈,將原本的暗影,揉成了形同夕陽的溫暖漸層。

▲ APOLLO 立燈

▲ APOLLO 立燈

▲ APOLLO 吊燈

轉動唱盤,看見光的旋律|DJ DIMMER 調光開關

2004 年發表的 CHINA 閣 桌燈,除了細膩的手工銅刷邊備受喜愛,另一大亮點,便是它令人玩味十足的「DJ Dimmer 調光開關」。

DJ Dimmer 的誕生,來自設計師的貪玩

某次 Meiric 和丹麥客戶 Carsten 和 Christian  在樣品室席地而坐,邊討論、邊把玩燈具時,他忽然靈光一閃:如果開關能和 DJ 撥玩黑膠唱盤一樣,來回轉動而亮度也跟著變化,應該非常有趣!於是這份異想,被迅速手繪成概念草圖,並在研發團隊協作下,DJ Dimmer 的構想逐漸成型。

考量到耐久性,最終決定以較穩紮的機械結構,取代電子式零件來打造此開關。山形的底盤下,鑲著中心圓齒輪和外圈弧形齒輪,在底盤轉動時,兩齒輪相互傳動至調光器,順時針方向一轉,燈光也緩緩亮起,直覺地讓人看見燈光漸強漸弱的旋律。

只是實際生產時,諸多製造面的問題接踵而來,包含齒輪之間如何緊密咬合?底盤旋轉時如何保持平穩,又怎麼讓每盞燈的操作手感一致呢?

為了讓齒輪精準地傳動,每盞燈具如製作鐘錶般,都由資深師傅親自為齒輪一一調校。

透過量治具,將齒輪的相對位置與咬合深度,設定在最佳狀態。因應使用習慣,透過齒輪比(gear ratio)的計算,燈具從 Off 到最亮的移動角度設定為120度;底盤中央也嵌入精密機械所使用的「雙列角滾珠軸承」(double row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讓運作時的垂直波動,控制在 1.0 mm 之內。而燈具旋轉的「扭力值」,亦須經儀器檢測,確保操作穩固之餘仍手感滑順。

▲ CHINA LED 閣

在燈具近乎完成前,Meiric 提出最後的疑問:「這樣的全新結構,能經得起長期使用嗎?」放心,經反覆測試證明, DJ Dimmer 結構至少可來回轉動23,000次以上。即便對它愛不釋手、天天把玩,這盞燈也足以陪你長長久久!

▲ PENSÉE 思想桌燈

▲ MIST LED 白露桌燈

SEEDDESIGN 喜的燈飾三十周年特刊

透過與創辦人、新一代創意人、喜的朋友的訪談,
這本刊物紀錄了創立至今,SEED 在意、堅持,並希望能繼續傳遞的理想。
它除了帶我們回顧過往,更引發思考,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未來。

光氛,是生活中的獨特素材;人們,始終是開始的理由。

製作團隊

協作 • Coordination
Cachéxl

_
美術概念、平面設計 • Art direction, graphic design
都業勤 Dou, Ye Cin
張幻柔 Chang, Huan Rou
王聖文 Wang, Sheng wen

_
編輯 Editor
陳俞真 Chen, Yu Chen
魏宏叡 Wei, Hung jui
吳文婷 Wu, Wen Ting
郭彥希 Kuo, Yen Hsi

_
編譯 Translator
天聲文創工作室 The Calling Creative Arts

_
攝影 • Photography
Hey!Cheese Jamie Lo
蕭旭謙 Kevin Hsiao

_
傢俱提供 • Furniture
方紐有限公司 Fonur co., Ltd.

而立,屬於兩個世代的時刻:Meiric x Jen (下)

當 SEED 正式步入參拾,開始以成熟的姿態迎接下一個時代,我們想藉由文字的梳理,分享它的而立之前與之後;透過兩個世代的對談,打開每一個深埋在時光裡的膠囊,串連與你、與我、與光的親密距離。

Meiric(以下簡稱“MD”)
身為 SEED 大家長,Meiric 擁有最多任性的權利,但這之中往往挾帶多年的經驗智慧與眼光,以及事實上,「我就是喜歡」的任性。仔細探究這背後的自信,興許來自當年創業沒有退路,只能不斷往前走的毅力和勇氣。

Jen(以下簡稱 “J”)
人生重要時刻都離不開 SEED。年幼就在公司幫忙包裝,大學畢業本來準備當社工,後來轉而幫助自己家人,也補足 MD 最缺乏的一塊:人際互動。擁有強大同理心的她,不只關懷身邊人,也透過溫暖的光氛,關懷每個家的生活。

發展至今,SEED 產品最重視哪些特點?

J:呼應上一題,除了美、實用、互動性,我們現在也更講究光的品質(光學),這是這一兩年來我們一直關注的重點。光的品質最基本的就是,正常狀態下使用這盞燈,會不會刺眼?因為刺眼對基本的生理感受就不好了,進階到心理層次的話,在晚上點這盞燈,會不會讓人回家有溫暖舒服的感受?白天使用這盞燈,外型是否搭配室內空間?而這一點也會延伸到產品配色問題。

配色不是設計師愛配什麼顏色就好,我們還要去觀察現在大部分的室內空間趨勢,什麼樣的顏色可以讓大家在生活中比較舒適。

MD:我年紀比你們大很多,所以我眼睛對光的品質更敏感。幾年前在國外經銷商那邊,看到燈飾大牌產品的光氛,我那時真的很震撼。雖然我們是小牌,可是要有大牌的眼光,所以現在產品出來,我就想像是要跟這些一流品牌競爭的。像現在 APOLLO(阿波羅)、SQUARE(正)照射出來的光感就很夠水準。

▲ APOLLO 阿波羅

▲ SQUARE 正

「燈光」這件事,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儀式?

J:生活不只有明確的 On 跟 Off,自古以來,我們身心本依照太陽的起落而行。以前沒有電燈,夕陽昏黃的感受,會讓你知道準備要休息了,所以用燈也要跟著日光轉變,給身體一種暗示性的轉場過程。

MD:光跟人的健康和情緒是有關聯的。比如說大家提倡的褪黑激素,還有你去高檔餐廳,店家通常會注重光氛,試圖讓你沈靜下來,好好享受當下氛圍及餐點,以及眼前用餐的人。

J:我覺得吃飯時好好吃飯,跟家人相處的時候好好跟家人相處,該工作就好好工作。(MD:這個回答我很喜歡)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禪。日常的資訊太雜亂,導致許多人即便在家,都不是在想當下的事,所以容易有跟家人吵架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些我覺得很多都在於本質沒有做好。我希望我們是藉由光把大家拉回來的角色,在家應該享受在家的感覺,那當然燈如果放在工作空間,它便可以陪伴你專注在這個工作上面。

“ 光的存在是要讓人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

▲ Photo Credit :二三設計

對於滿30歲的SEED,有什麼想法,未來期待朝什麼樣的品牌前進?

MD:其實我沒什麼感覺,我只覺得,啊!我又老了。前陣子剛好讀到泰戈爾的詩集,其中有一段話正好呼應我的心情,他說,「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回顧這30年,我有飛過了,這個就是我的感動。

J:對於所謂的「年份」,我一開始並沒有太大感覺。但有時候想想,30年後還在的公司事實上非常少,我們就是思考還能為自己、員工、客戶跟大眾,再多做一些什麼?我仍然專注在做同樣的事情,可以做多久就是多久,希望把種子變成樹,然後再擴散成一片森林。

MD:Jen 講的其實就是做自己。帶著我們的「道」繼續前行,接下來更用心把耳朵拉大去「傾聽」,不只有傾聽市場,還要去聽周遭人的聲音,願意幫助人家,這是很重要的態度。

J:我覺得在華人地區,要做自己相對比西方還要難,這是一個大環境下的長期養成。所以我們不只是自己盡情「做自己」,我有時候也想透過 SEED,默默傳遞這種價值給更多人。現在的我們,應該已經到了很自在去跟大家分享喜悅的階段,這剛好滿符合我自己的心境,年少輕狂的時候會努力想要去證明什麼,很怕自己跟不上,可是現在就能夠遊刃有餘,彷彿不用再去刻意證明什麼了,只要繼續把你原本的價值和特質發揮出來就夠了。

當然未來還是持續有新的挑戰發生,可是「人期待一個家是什麼樣子」這件事情,我想永遠不會變。

而立,屬於兩個世代的時刻:Meiric x Jen (上)

當 SEED 正式步入參拾,開始以成熟的姿態迎接下一個時代,我們想藉由文字的梳理,分享它的而立之前與之後;透過兩個世代的對談,打開每一個深埋在時光裡的膠囊,串連與你、與我、與光的親密距離。

Meiric(以下簡稱“MD”)
身為 SEED 大家長,Meiric 擁有最多任性的權利,但這之中往往挾帶多年的經驗智慧與眼光,以及事實上,「我就是喜歡」的任性。仔細探究這背後的自信,興許來自當年創業沒有退路,只能不斷往前走的毅力和勇氣。

Jen(以下簡稱 “J”)
人生重要時刻都離不開 SEED。年幼就在公司幫忙包裝,大學畢業本來準備當社工,後來轉而幫助自己家人,也補足 MD 最缺乏的一塊:人際互動。擁有強大同理心的她,不只關懷身邊人,也透過溫暖的光氛,關懷每個家的生活。

品牌目前為止,印象較為深刻的事?

MD:剛開始創業,生意青黃不接,認識丹麥經銷商 Hans 之後,他建議我可以做玻璃小吊燈,也因此,SEED 進入玻璃燈的領域。那時玻璃的發展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讓公司真的起死回生的轉捩點。另外包含設計的內容品項,經營型態等,Hans都會給我一些建議,可以說 SEED 是跟著 Hans一起長大的。就這樣直到2008年因為金融海嘯,歐洲人生活價值觀轉變許多,我們公司才又再次有所轉變。

J:我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去香港參展。那時候才22歲還是助理身份,所以純粹在介紹產品。但畢竟是第一次出國做生意,當時香港展的人超級多,你會感受到我們好像滿受歡迎,無形中產生很大的自信。

最感動的則是2018年開了竹北店。會去新竹駐點,除了我們自己認為那裡發展不錯,另外一部分是在地的家具店老闆一直熱情地邀請我們,我第一次體會到他人期待我們在當地開店的感覺。也剛好 2018 是我來公司10年,我們開始形塑一個更不同以往的風格,並確定這才是我們要變的那種格局。

▲ 2021 上海展

▲ SEED 竹北直營門市

以前跟現在做設計,內部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MD:我有一種小孩子長大的感覺。我們從上游到下游都自己做,在這個領域或多或少,也算在創造歷史吧,都是嘗試的過程。以前每年固定時間都必須要有新產品出來,所以我會焦慮,但現在設計反而是我最不擔心的部分。尤其 Jen來了之後,內部開始有產品的決策機制。早期是我覺得好就好了,現在不是喔~現在大家要一起看圖跟討論,雖然最終還是我做決定,不過在過程中,大家已經說明 Yes or No 的答案了,這樣的演變真的很棒。

J:如果是產品設計的部分,以前我剛進來,內銷其實還是跟著外銷走,以國外買家的意見為主。可是現在是你要從零售客戶身上取得更多資訊,這件事是需要一些工具,再從 MD 的經驗進行判斷。然而創作與市場聲音之間須拿捏一個平衡,才能在想像不被侷限之餘,同時呼應需求。

MD:簡單來說,就是客戶的聲音要聽,但不能絕對。有的時候就是:我就是想這樣做!這種任性就是我一直以來的風格。以前很多國外客戶,對我們的評價常是「產品走得太前面了」,但走在前面很好啊像十幾年前的水泥,光是聽市場的聲音,不會有人跟你說用水泥做燈,所以有時就是憑直覺,創造消費者覺得你之所以不一樣的地方。

“ 創造市場沒有的獨創東西,才能享受甜美的成果 ”

▲ 第一款量產桌燈 UFO 於1992年問世

所謂「好的設計」是什麼,對大眾生活的重要性?

J:好的設計勢必要好看實用,但除了這兩點之外,它還要具備趣味性,是跟人有互動的。市面上有蠻多好看實用的東西,我們雖然很習慣它的存在,可是少了一點互動感,有時會略顯無趣。而且當代供給大於需求,所以我們常常會想,客人如果不買這盞燈,他會怎樣?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甚至有時候要思考,是不是不要給比給還要好?

除了好,我們還希望東西耐用。這呼應到環保的議題。把一個東西做到很耐用,可以用10年,某方面來說就是一種環保。先不用談很高遠的環保材質,因為現在很多環保材質,其實耐用性不見得比傳統的金屬或塑鋼還要耐用,這有一點呼應我們自己的理念ㄧ好的東西它是耐用的,壞掉時也不用再做一次選擇。所以 SEED 的行銷方式,比較不是疲勞轟炸地推銷,讓你好像非它不可;可是你用很久,越會發現它是很重要的存在。

“ 生活很複雜,如果可以讓使用者回歸本質面,

打造更好的生活,那就算是好設計 ”

繼續探索

世代對話(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