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影子的空間,怎麼會有靈魂?」 肯緒照明設計 CLDC 創辦人 林世秉

「 沒有影子的空間,怎麼會有靈魂?」

肯緒照明設計 CLDC 創辦人 林世秉

我們和從事空間設計的鄭明輝設計師探討了人與場域的極簡關係;
邀請合作超過十年的攝影師 Jamie 談述感動與改變;
透過照明設計林世秉老師的專業分享,感受光影的藝術詩意。
三個人,三種趣味觀點,都擁有一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

美好的光氛必能讓生活有更不一樣的體驗。除了外型線條,我們也持續追求「光」的本質感受,並在這之中摻和些許耐人尋味的詩意。而肯緒照明設計的創辦人,林世秉設計師(Ben),則正是用光寫詩的藝術家,透過這篇專訪,我們將深入了解他個人的創作哲思。

「其實進入北藝大時原本想修舞台設計,但到了大三時便決定往劇場燈光設計發展。」出身自劇場的照明設計師 Ben,述說著過往從劇場獲得的寶貴經驗。在劇場,大部分事物都會合而為一,變成所有人共同參與的事。而往往感性的藝術創作,同樣也需要理性層面的涉及,也因此,每個人將不斷練習由傾聽、梳理手邊資料的能力,並分析出製作內容主軸,最後呈現展演於觀眾之前。

從劇場走入建築 

曾以為劇場與建築照明沒有太多相關,直到這幾年 Ben 才發覺,這兩者之間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大部分的執行模式,都可以回溯到當時的訓練。有趣的是,他也逐漸發現關乎於空間風格的東西,實則跟劇場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種「時間的藝術」。

Ben 進一步分享,現在很多空間設計,也會有形同文本的故事軸,所呈現的風格,就宛如劇作中角色說話的文法用語,衣著、音效和背景音樂,都是考據了某個時代的視覺特點,再被加以濃縮後的狀態。「所以我不希望當訪客走進一個空間時,只注意到燈光很吸睛,對我來說那只是設計的一部分;我反而會很期待,他能感受到完整場域的敘事脈絡。」

開始之前,我們先了解

劇場的一切,早已根深柢固在 Ben 的意識裡。好比劇團推出新戲前,會先進行連串的場地資訊搜集,Ben 在確定接手設計之前亦然,他將先全面地搜羅關於基地項目的訊息和客戶需求,從大方向到小細節,能不放過就不放過。這樣才能以精準的角度啟動執行,提出符合項目並與環境涵構相容的理想方案。

「以建築外觀為例,如果時間允許,我幾乎都會去現場基地走一走,從夕陽西下到月亮東昇。即使是一樣大小的建築物,只要是不同的立面設計,其中所看到的建築語彙,全都必須先被分析釐清。」Ben 背後的思維,來自於每件夜間燈光表情都該有所本、有所脈絡。土地只有一塊,如果每件案子看起來都一樣,那找照明設計師的意義不就少了許多嗎?

最重要的空間配角

「雖然光線是一個配角,但你問他重不重要?有時候蠻重要的。」

光線之於他,就像是液體,而每一個獨立空間,都是個別的容器。使用者會因容器和裝填的液體差異,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藉由譬喻傳達觀點的林世秉繼續說著,「每次遇到新的空間時,我就會去思考,這次的主軸到底是什麼?故事線是什麼?我們提供的氛圍又會是什麼?」當議題是大面積的城市景觀,光線便擔任縫合空間的角色,藉由多點分佈,把不同時空的因子,各區域的人,共同結合一起。但若範圍縮小到室內環境時,光絕對是最好的催化劑,只要有足夠的光影比例,便能將人們聚集一處,做出隱形的區域劃分。

我們喜歡晚上建築物自己透光出來,而不僅是被燈打亮的概念。自己透光的空間感跟尺度景深,來得更加深邃而迷人。 ”

燈光創作 為的是回應需求

遠古時代至今,光始終可以賦予身心安定和溫暖。自蠟燭火把到燈泡、LED燈,我們對光線的原始意識仍存。人從以前講求亮度,轉而開始關注省電,接著探討光氛感受,時代的腳步不斷往前進步,然追根究底來看,這一切的演變皆是為了回應人與空間的需求,滿足精神寄託。

站在燈光設計師的角度,Ben 建議一般居家,扣除睡覺及工作後剩下的時間,不一定都需要那麼亮的光環境,適當的讓場域暗下來反而更有療癒情緒的效果。另外他也就大眾普遍的用燈迷思,提出幾點看法:包含減少嵌燈與間照的使用,增加不同方向光線表情,不要只有單一從上方打下來的光,還有選用現成可調明暗的燈具,便可增加燈光的無限表情。

另外就他看來,挑選「燈飾的表面材料」也是十分有趣的過程。好的燈,除了提供對的光線品質,可選擇符合室內空間元素的材料延伸至裝飾燈上,舉例來說,當燈具表面材料是鏡面金屬或亮面玻璃時,在空間中的人們生活模樣也會倒映在燈具表面上,屆時空間的表情將更加豐富有趣。

空間的靈魂,來自影子的顯現

作品涵藏人文藝術底蘊的 Ben,透過隱約而曖昧,貼近生活面的詩意手法,讓光暈染在使用者的日常面向,維持一個流動的動態循環。他說,「燈光設計,不只有限定在把東西打亮,我在大部分作品中,都希望藉由光影的鋪陳變化,關注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連結關係。最理想的方式,是將空間的特點融合燈光,並運用光線建立視覺焦點,讓人的感知迅速進入情境氛圍,有著說不上來的舒適自在」。

10年前大家在討論見光不見燈,10年後的今天,林世秉稍微把這件事再升級,變成「見影不見光」。因為「光」是必然的存在,視覺上太亮、太平的設計,無法映襯材質間的進出面和細節,所以他希望在燈光編排裡,多一些影子的出現。

「畢竟沒有影子的空間,怎麼會有靈魂呢」?

Q & A

你最喜歡SEED哪盞燈?

我蠻喜歡「CASTLE 堡壘」,白天和晚上各有不同樣貌,除了材料特別,空間搭配性也高。另外一個是「WANU 銜月」,玻璃球與弧線的巧妙結合,讓照射的光影範圍定義很清楚,瞇起眼睛,亮燈的圓球就像浮現在半空。

平時在家如何用燈光營造不同的情境氛圍?

我有設置燈光控制系統,也結合多段開關迴路,藉此嘗試不同的光線表情。滿建議大家不要一直關注天花板上的嵌燈,可以跳脫這個思維的話,生活將越來越像生活,也會更加輕鬆自在。

近年有越來越多燈光設計結合藝術裝置的展演,你怎麼看?

光線一直是裝置藝術中常使用的工具,上個世紀大家會用純粹的光源體或特殊燈具來輔助裝置藝術,但是常遷就於傳統光源及燈具的尺寸大小限制,以致在創作的過程中時常受到阻礙。近年來LED的發展,的確讓許多創作者多了許多的可能性。我認為任何新的嘗試都是必要,因為唯有不斷地嘗試才會走出那個媒材的特性。藉由投影或結合多媒體的方式,讓整體環境的氛圍、照度、串聯後產生的意涵感知,確實有逐漸成熟的跡象。

你認為未來居家燈飾趨勢有哪些? 

未來長照絕對會是趨勢。不只老年人,大家晚上起床上廁所,中間都會遇到開燈這件事,已經有許多研究驗證,低尺度與低色溫的光源對延續人們睡眠是相當有幫助的。所以或許大家對於長照的議題可以轉換思維,其實就是提早建立屬於自己的舒適生活光環境思維,在我們年紀漸長成為長照的對象時早已習慣屬於自己的生活光環境,所以有關舒適生活光環境議題很貼近我們的日常,影響層面相當廣大。

肯緒照明設計 官方網站:https://www.conceptldc.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