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與現實的理想平衡|設計師 都業勤

兼具設計師與插畫家身份, Dou 筆下作品洋溢與生俱來的純摯,她創造的,是片讓人脫離引力拉扯的新宇宙,線條中的活力,相互碰撞著內心想望,往往在出其不意間,發射誘動大腦的驚喜火箭!透過多重的感知試驗,Dou 溫柔地引領我們探索生活的他種可能。

通常什麼樣的設計,你會選⽤「玻璃」作為燈具主材質?

如果希望光線在空間產生漫射的效果,玻璃會是不錯的選擇。它本身的紋路、口吹玻璃天然的工藝痕跡(大小不一的氣泡),甚至是厚薄度,都會影響光衍生不一樣的情境畫面,還能有若隱若現的神秘感。

▲ DOU 設計作品:FUJI 富士吊燈

設計「FUJI」時,如何決定以白玉玻璃作為光氛載體?

會選用白玉玻璃,是因為我很喜歡白玉玻璃透出來的光線,它給人一種微微點亮空間的感覺。

我主要會依據設計想要呈現什麼樣的光氛,決定使用的玻璃種類。同上一題提到,不同工法處理的玻璃會產生各種效果,像「噴砂」、「白玉」都是霧面狀態,但傳遞的光氛感受就差異滿大的。

NEWS_SEEDDESIGN_DOU_16
NEWS_SEEDDESIGN_DOU_16

▲ Photo credit : 開門設計

你認為玻璃燈的優點有哪些?

玻璃燈的光比較客氣內斂,相較於其他材質它更能賦予一種溫柔的質地,我們也會在一些金屬燈底下,加入玻璃遮光罩來修飾光氛,讓光更加柔和細緻。如果追求視覺上的漫射效果,玻璃也具備了這項特點。

另外一點,儘管有些人覺得是缺點,但對我來說是優點,也就是口吹玻璃的獨特性 一 每一顆口吹玻璃都會自然生成不一樣的紋理和氣泡,這是金屬加工法無法呈現的特色。你可以享有獨一無二的成品,某個程度其實也是種藝術品收藏,所以我一直很想扭轉大家認知中要一致性的形象。

NEWS_SEEDDESIGN_DOU_20

設計燈具最在乎哪些事?

設計時,我偏好先想像喜歡的樣子,再把這個東西放到空間裡面。可能因為過去有藝術相關的背景,所以有時會在乎幻想中的情境,大於使用者實際使用的狀況,這會讓我陷入感性跟理性相互拉扯的局勢。因為設計不是純藝術,大部分時候要滿足使用者需求,勝過幻想中最喜歡的樣子。所以首要考慮的還是實用性、搭配度、本身性能,等這些都兼具之後,就會盡量把人引導進我的幻想光景,試圖讓想像與現實達到理想的平衡。雖然不容易,卻是我想努力實踐的方向。

▲ DOU 插畫中簡約而充滿活力的線條,洋溢著引人想像的光景。

就你個⼈觀察,國內外使⽤者的⽤燈習慣有什麼差別?

每個地區因緯度、建築形式不同,不管是使用情境或對光的需求差異都很大。例如住宅空間比較小的地區,由於能走動的範圍相對珍貴,燈最好是越小越不佔空間;又或者像歐美一些老宅,先天的建築條件,以致於他們反而喜歡用可移動式的燈款,如立燈來照亮室內,需要的亮度也不太相同。中高緯度國家的使用者會更在乎局部光氛的營造,勝過全室通亮的情況,不過滿樂見的是,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也會注重起局部光氛的運用。

承上題,這是否會影響你的設計思考? 

多少一定會有影響,因為喜的同時銷售到許多國家,而設計的目的就是滿足最大的需求,所以設計研發時會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不在乎這些需求和使用形式的話,甚至會造成無形的「設計浪費」,像是明明不需要那麼亮的燈,可是卻配了過亮的光源,因此必須配置更高瓦數的驅動器來匹配,導致損耗的電能也更多。

這一年來,我們盡力避免這樣的浪費產生,不斷摸索什麼樣的執行方法,會讓光符合質感需求之餘,不造成額外的浪費。這個過程很有趣,但確實讓設計的難度提高許多,因為不只是設計師,整個團隊都必須更加洞悉每一個細節安排。

除了產品本身,你連同包裝設計也⼀併參與執⾏。這之中有什麼思維?

我覺得一個好產品的成功要件,絕對不會只是產品本身,從收到貨開始的每個流程,都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情境體驗,讓人從看到產品到買回家都有幸福的感覺!這些步驟都是小驚喜,讓人在使用時,產生更多聯想和回憶。所以我個人非常喜歡執行產品設計的完整流程。

我自己每一段好的開箱回憶,都會變成很重要的記憶點,這些小細節讓我覺得消費很值得,對物件的印象因此更加深刻。開箱只有一次,打開後就算再裝回去,也裝不回原本的樣子,所以那一次的儀式感格外重要。我們也陸續在包裝上進行改變,例如加入零件包,都是希望提升客戶的參與體驗。

家裡有⼀盞好燈的意義和必要性為何?

我覺得家裡有好燈的意義,主要是一種營造儀式感的表現。

儀式感其實有滿多呈現方式,燈光是其中一個可以輕鬆改變情景和氛圍的作法,我們不用花時間去調整家裡物件的排列組合,光是藉由燈的色溫和亮度,就可以達到氛圍的差異營造。就如同太陽讓我們有一日的時間差異,節氣促使人感受四季變化,好燈也一樣,它讓空間有更多表情。我在住處放了三盞燈,各會在不同的時間點點亮他們,如此一來尤其在 WFH 期間,更能讓自己感知在家的時間感和趣味變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