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就如同音樂、氣味一般,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偏好。
光在空間中的表現非常多元,而每個人對於光的喜好與需求都有所不同。想為自己找到合適的光,得先從了解不同的光氛種類,以及它帶給我們的感覺開始。
亮度充足,明亮的空間
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的我們,擁有一年四季皆充足的陽光,也因此傾向家中是明亮的,習慣在每個空間角落佈滿充足的照明,表現出開闊爽朗,有精神的感覺。
主燈以外,透過坎燈、投射燈等基礎照明,為居家空間製造充足的亮度。
Photo Credit:昱森設計
只留幾盞燈的詩意氛圍
受到歐美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光影對比的空間戲劇張力,將家中的整體亮度降低,製造另一種環境光氛。關閉空間中的泛光的主要照明,只留下幾盞吊燈或桌立燈,整體空間雖然亮度降低,燈光的佈局卻讓空間的光影有了明暗對比和層次變化,為家中添增慵懶、溫馨的氣氛。
▲ Photo Credit:太硯設計
▲ Photo Credit:工一設計
▲ Photo Credit:蟲點子設計
特定使用情境的亮度需求
即使環境的亮度屬於每個人的偏好,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在某些使用情境下,為了眼睛的健康著想,仍然會有建議最適合使者者的亮度標準,而這些空間亮度的標準,會以「照度」為單位。
照度(單位 lux)和亮度(單位 lm)不同,「照度」是指「每單位面積所接受到的光」,簡單說就是「被照區塊的明亮程度」,因此同一光源,不同位置的照度也不一樣。
亮度與距離都會影響照度,照度的計算公式為:光通量 lm / 平方公尺 m2
簡單的休閒閱讀
500-750 lux
不論是睡前的床邊閱讀、滑手機,或是在客廳的沙發上悠哉地翻閱雜誌,若不是長時間的專注閱讀,亮度的要求會較低一些。床邊的一盞床頭壁燈,或沙發旁擺放的桌燈、立燈,都能提供足夠的亮度,更能透過光氛輕輕地點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