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年齡增長,視力自然慢慢減弱,近年來3C及行動裝置的使用頻率激增,眼睛老化的年齡層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除了特別容易感到眼睛疲勞、影響生活,導致受傷的可能性也相對提高了。
然而,生活不該因熟齡而變得將就。燈光不僅在居家安全及舒適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更體現了對生活質感的講究,透過幾項燈具配置原則,為熟齡或視力較弱的家人建造一個安全同時品味兼具的居家光環境吧!
伴隨年齡增長,視力自然慢慢減弱,近年來3C及行動裝置的使用頻率激增,眼睛老化的年齡層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除了特別容易感到眼睛疲勞、影響生活,導致受傷的可能性也相對提高了。
然而,生活不該因熟齡而變得將就。燈光不僅在居家安全及舒適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更體現了對生活質感的講究,透過幾項燈具配置原則,為熟齡或視力較弱的家人建造一個安全同時品味兼具的居家光環境吧!
視力退化徵兆
人們過了55歲之後普遍會感受到眼睛老化,徵兆包括:對顏色對比的敏感度下降、在暗室中感光的反應時間拉長、近距離難以聚焦、眼壓容易過高脹痛、影像的中心變暗或扭曲…等。
友善光環境配燈原則
一個熟齡友善的光環境,不僅能有效提升生活空間的安全性、降低受傷機會,亦能延緩視力退化速度,讓眼睛的「使用年限」跟上人類長壽的腳步。特別是熟齡者的臥室,其燈光配置的大方向是「不造成多重陰影又可清楚辨識家具物品位置」(須依實際年長者視力判定),進一步可細分為以下四個原則:
▲QIN 沁 明亮的天花板及牆面,有助於提高整體空間照度及均勻度。Photo credit:寓子設計
1. 提高整體照明度
眼睛的感光能力以及顏色對比敏感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弱,對於整體亮度需求也隨之提高。對20歲年輕人來說剛剛好的照度,在熟齡者的眼裡很可能變得吃力。因此,需配置足夠而均勻的基礎照明(環境光)、以亮色取代暗色牆面等等,提高空間的平均照度,讓熟齡者的眼睛較輕鬆地辨識空間中的物件,避開活動或行走間的潛在危險。
如果不想一次點亮整個空間,可將燈光分拆為多組迴路。甚至,可在空間兩端搭配「雙切開關」,即能在不同位置開關同一組燈光(例如:樓梯上下層樓控制同一組梯間燈),讓你走到哪裡、光就跟到哪裡,燈光控制更自在。
▲APOLLO 阿波羅
間接光原理設計,光氛均勻且不見光源。
2.降低眩光
眩光包含直接眩光、反射眩光與對比眩光,會讓眼睛不適或暫時性視力不清,而熟齡者受到眩光之後眼睛所需的調整時間較長,這時容易不小心碰撞受傷,因此需特別注意。
►直接眩光:指光線對眼睛的直接照射,有暫時性視力不清的現象
→ 建議選用有柔光罩、遮光罩、光束角小、或間接光原理設計的燈具。
►反射眩光:指空間中的物件反射至眼睛所產生的眩光,可能由房外進入房內時造成短暫視力不清
→ 可調整空間中的光源或會反射光線的物品位置(例如:鏡子、亮面的雜誌或桌面),減少反射眩光。
►對比眩光:指空間中一邊過亮、一邊過暗的「明暗對比」太高,眼睛容易疲勞且需要更長的時間適應(例如:電影院),容易影響到行走安全(多數人不會等到眼睛適應再開始行動)
→ 需特別注意熟齡者臥室之中的照明平衡。
3.以工作燈輔助重點照明
熟齡者常需在半夜起身走到浴室,因此必須在臥室床邊或腳邊增加夜燈,並將開關配置於「坐在床邊時伸手可及」的距離,使其在下床前能很直覺地隨手開燈,照亮地面及並看清物體後再起身行走。但夜燈不宜過亮,否則明暗對比太高時,眼睛反而需要更長時間適應。
如有睡前閱讀習慣,建議選用「可調光」燈具,可同時滿足閱讀用光(照度高)及半夜起身用小夜燈(照度低)的亮度需求。透過記憶調光開關,睡前將亮度適時調暗後關閉,在半夜起身時即可輕觸點亮微光,卻不會有瞬間的刺眼感。
4.使用高演色性,低色溫的暖白光
低色溫的光源,可以帶給人放鬆、溫暖的感覺,近年來LED已成為市面上的主流光源,其中「低色溫+高演色性」的藍光含量較低,長期使用的情形下對眼睛黃斑部的影響較小。(延伸閱讀:居家光氛護眼秘方|高演色性+低色溫)
除了燈光的設計,一個完整的熟齡友善住宅且需綜合評估生活習慣與動線,搭配適合的建築材料及輔助設施(例如防滑地面、加裝扶手或感應式燈具開關等等),同時考量空間配色及和諧性,才能為摯愛的家人打造一個從容優雅的生活空間。